关于分别赋予八水文化价值的建议
2017-11-22

关于分别赋予八水文化价值的建议

 

民建西安市委员会

 

“生命因水而生,城市因水而兴”。 恢复八水润西安之景是事关西安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是实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有力保障,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和意义。目前正在编制中的《八水润西安规划》,通过做好水源涵养、河流治理、可再生水、湖泊等方面的工作和一系列工程规划,展示了八水在西安流起来、美起来、动起来的美妙蓝图。

在我们关注对八水的生态改造的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八水润西安不仅仅是一系列引水改造工程项目,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十分深厚,如果只是单纯引水改造,就使得八水缺少一种韵味,缺少一些启迪和感悟。为此,我们建议加深对八水的人文化、社会化、道德化研究,从而赋予八条水流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烙印。

简单举例说明一下,渭河是中国航运文化和船文化的代表。在渭河两岸古船遗迹众多,《诗经》中就有“亲迎于渭,造舟为梁”的记载,也曾经有过“桅杆如林,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对此,如果我们赋予渭河“航船之河”的标志,沿岸建设船文化博物馆,开辟渭河及昆明池游轮等,必将提高渭河水系的水景观的形态感知。

泾河则是陕西茶文化和陕商文化的代表。我们闻名世界的“茯砖古茶”就是秦人在泾河边劳作的结晶,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曾沿丝绸之路远销到西亚、欧洲,进而孕育出富甲天下的陕西商帮。

而灞河是旧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沿灞河考古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分布点密度之大,举世罕见。灞柳送别更是延续了千年历史,灞柳几乎成了离别的代名词。

除了上述的文化特征明显的河流之外,其他河流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涝河和浐河很相似,孕育有彩陶文化和较为发达的原始农业;滈河、沣河、潏河三河之间至今留有仓颉造字台遗迹,史书记载这里是中华始祖仓颉造字的地方,是汉字的发祥地。

一座城市的八条河流产生孕育出来这么多重要的文化,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极其罕见的。八水是大自然赐予西安的一份丰厚礼物。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份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组织相关专家和研究机构对八水的文化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梳理出每条河流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全面客观的了解八水(包括昆明池)的文化全貌。

二是在八水相应位置建设博物馆或者展览馆,以此展示相应河流的核心文化(例如临渭河建立西安船文化博物馆,沿沣河修建中华纸文化博物馆等)。

三是结合“八水润西安”工程,拍摄关于八水的纪录片和戏剧,出版八水文化系列丛书,以多种形式宣传介绍八水的文化内涵。

四是打造西安水街,在水街建设茯砖茶文化园、中华汉纸文化园、彩陶文化园等,并创办“西安八水节”、“造字日”、“彩陶节”、“龙舟竞赛”等民俗节日和庆典活动,创造亲水、乐水的参与空间。将八水与节庆文化、民俗活动以及现代人的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游客互动和体验八水文化,把西安水街打造成全国的知名水主题文化街区。形成西安旅游产业新亮点。

我们相信,随着“八水润西安”工程的实施,八水的生态文化价值和意义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将为大西安的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增添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