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的西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议
民建西安市委会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西安正式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规划》明确提出关中平原城市要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西安是闻名世界的名城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这既是西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西安文旅产业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拉动效果明显。2019年西安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683.1亿元,增长率17.5%,文化产业逐步壮大为全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连续3年在全省文化产业专项考核中位列第一。西安2019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过3100亿元。文旅产业已经成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支撑。
然而对照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要求,西安文化旅游融合产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度还不高,西安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程度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二是体制机制还需完善。全市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文旅融合产业的统筹协调作用有待继续深化,政企不分的情况还比较突出。三是政策环境还需不断优化。在政策落实、机构设置方面仍存在短板。
下面,结合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针对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提出以下七条建议:
1.加大支持引导,提高文旅产业融合度。西安是国家中心城市,承担着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需要引导和支持旅游产业增加文化内涵,在提高文旅产业融合度持续发力,为区域内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策划文化旅游产品,实施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增加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度。通过策划实施文化休闲项目,扶持旅游景区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为手段,通过建链、延链、补链等手段,补齐文旅产业中间环节,增强产业融合度。
2.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全市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文旅融合领导小组等议事决策机构的作用。不断加强对全市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领导。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管理政策,形成权责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管理体制,培育健康繁荣的文化市场。
3.加强文化挖掘,搭建西安文化IP体系。关中平原城市群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创新潜力发挥仍显不足,因此西安应当加强制度创新,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拓展文化资源利用渠道。探索建立市级文化创意发展公司,通过追溯并深入挖掘西安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构建以西安特有文化资源为内容层;以文化演艺、文化创意为变现层;以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为延伸层;以版权价值挖掘服务、设计制作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为支撑层的IP产业链条和具有鲜明特征的西安文化IP。
4.协调推进,营造宽松公平的文旅政策环境。尽快完善配套政策,重点是出台引导金融、土地等要素向文旅产业集中的政策。调控指导、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培育转制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财政税收优惠等环节的政策也需要同时推进,为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5.文旅互促,构建融合性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拉动作用和融合能力,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转型提级、扩展扩容,构建文化旅游与教育、科技、工业、体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发展的大产业格局。
6.多管齐下,建立融资服务体系。积极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积极引进各种社会资金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共有为主体、以股市融资和海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并向关中平原城市群延伸,营造服务区域发展的文化产业资本环境。
7.搭建平台,培育文旅人才队伍。加快搭建平台,让人才与市场对接、与企业对接。一是引导和支持高校设立文旅产业专业,培养产业发展专门人才。二是以横向课题为平台,吸引各高校专家投入西安文旅产业发展。三是打造文旅行政主管部门干部的“旋转门”。鼓励和支持文旅管理干部到相关部门、企业交流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