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区(国际港务区)税收制度研究
2021-02-20

陕西自贸区(国际港务区)税收制度研究

 

民建西安市委

 

近年来,西安市国际港务区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期,积极探索出省、市、区三级联动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企业诉求,制定“走出去”企业税收风险指引,及时向关联企业提示跨境税收风险,尤其在疫情发生后,充分依托西安税务自主研发的“税企交流掌上通”、“云税通”视频办税等平台,量身定制《服务中欧班列“长安号”政策直通手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指引汇编》《“一带一路”税收服务指南》等一系列便民办税电子手册,远程辅导纳税人办税,帮助企业足不出户享受政策红利,税收助力自贸区提质增效、跑得快走得远。

一、陕西自贸区税收制度和政策分析

目前,陕西自贸区(国际港务区)在税收制度和政策上以享受全国自贸区的共享政策为主,并因地制宜在招商引资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大胆尝试。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能够享受到“进口关税减免”、“所得税额地方留成部分返还”、“主要税种年纳税额奖励性减免”等系列优惠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典型性自贸区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针对增值税、两个所得税、消费税和进出口关税优惠,对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先进制造业等鼓励类产业政策指向明显。陕西自贸区西安片区则集中围绕招商引资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优惠表现形式以税收返还和税收补贴奖励为主,尤其西咸新区创新路子多、政策响应快。

二、陕西自贸区税收政策创新存在的挑战

1.不同片区间的分立竞争。陕西自贸区各片区中的经济开发区由市委的派出机构管委会管理,各经济开发区相对独立的运行,它们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每个功能片区的产业定位是不同的,制造、金融、商务、文化等被纳入重点产业,尽管总体规划对业务方向进行了区分,但在系统的产业集群出现之前,在很大程度上每个经济开发区间仍存在较大的投资竞争,不同片区的开发和投资项目中,园区之间呈现一定竞争性。

2.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广度、深度不够。现行的促进投资和贸易的税收优惠政策规模较小,政策优惠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另外,许多税收优惠政策都规定了期限,由于期限较短,可靠性和可预见性较弱,不利于吸引更多的省市外投资者。

3.现行自贸区优惠政策存在不足。首先,各片区域内的优惠政策层见叠出,内容复杂,而且缺乏专业法规范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次之,税收优惠现行政策繁杂,提升税收征管难度系数。各个区的税收优惠分成我国目前实行的和自贸区制定两大类,税收征管必须消耗很多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在复杂的优惠政策上。最后,税收政策创新对于“税收洼地”的解读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对地方留存返还扶持还存在相当程度的误用,税务风控方面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4.自贸区制度创新改革主体与措施呈现碎片化。地方改革事权受限使得出台的税收政策级次低、缺乏相应法律保障,税制竞争力不强。

三、建立和完善自贸区的税收制度的建议

1.加快自贸区税收法制化进程。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可参照海外自贸区的成功案例,可适度授予地方政府税权以填补目前地方政府创新不够的难题,推动完成自贸区税收法制化。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积极推行自由贸易区立法,尽快颁布《自由贸易区法》,确定地方政府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责任范围,并制定相对应的监督和实施方法,鼓励税收制度的自主创新,以反映当地文化并防止同质的市场竞争;二是根据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定位,由地方政府发布税收支持计划,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发布明确规定当前政策应用领域和及时性的专业文件,并立即向社会发布方便对外宣传以及搜索。

2.不断创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合作机制,深化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双向投资合作园,扩大“中欧”,“中俄”等国际产业合作园区,自主创新合作产业园区的基本建设方式,利用“一园两地”促进方式,从而实现自由贸易区的最佳协作效果。教育合作机制体制创新,创建新模式下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方式。在文化传播领域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在多媒体系统中完成各种传播资源的结合,并继续提升文化交流的影响力。

3.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政策,实现与区内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贸易政策三方面之间的协调。制定具有竞争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将有利于促进自由贸易项目的投资,合理增加税收优惠政策才能进一步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而使得公司在产品研发上投入大量资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促进自由贸易区内企业的发展,有效地控制优惠政策的范围,以吸引更多的外资。考虑到区内的企业享受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要比区外的企业低,因此可以具体指导企业的投资方向。此外,为了吸引和保留高级人才,个人税收优惠政策似乎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我们要在改善区内产业布局上下功夫,并根据产业链的特点制定并实施涉及进出口贸易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确保必要的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根源斗争,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改善区内经济发展的多样性。 

4.规范自贸区的税收制度,实现税收环境简明化。我国自由贸易区税收优惠政策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复杂的税收优惠政策。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优化升级应首先建立一套支持体系,以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主导,并辅以现行的政府补贴和奖励政策。在此阶段,大多数企业获得政府补贴,并依靠当前对公司生存至关重要的现行奖励政策。一刀切的禁止政府补贴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目前所有政策的实施都达不到一蹴而就的效果,而且还应考虑政策的可靠性。在这段时期内,从浅入深的唯一途径是集中于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利用政府补贴作为现行政策的补充,税收的标准化管理可以合理避免地方政府的随意行动。

5.探索新型税收优惠方法,实现统一管理。我国现阶段所采取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基于企业所得税免税的,这样做的缺点是很容易产生“税收洼地”,然后继续拉开自由贸易区与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促进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不能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与开放自由贸易区的初衷和探索一条畅通的贸易路线的意图背道而驰。因此,找到适合当前发展趋势的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是当务之急。可以选择“区块链+”的自主创新方法,将自由贸易区与税收和中国海关部门紧密联系起来。完成代理商,采购商和货运物流的相互合作,使经营者可以在统一工作的生产过程中独立纳税,完善了税收部门的统一管理。

6.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更具活力的税收营商环境。加快自由贸易区基础建设,建立更加对外开放的环境,首先应创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能力的税收营商环境。一是完善税收服务项目,提高纳税效率。以服务为导向,主要是自主创新税收管理和税收服务。二是促进基于信息管理的组织转型发展,为纳税人提供更优质的数字化服务。三是优化信息系统,简化税收流程,最终减少纳税申报或纳税次数;四是降低办税成本提质增效。其次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行政部门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逐步改善多向,多层次,差异化发展趋势布局。最后,在“六稳”中进一步发挥自由贸易区出口和外贸进出口对稳定就业,稳定外资企业,稳定外贸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