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2017-11-22

 

积极应对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民建西安市委员会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广泛、长期、复杂和深刻的影响。西安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制定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人口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认真研究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既是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问题,又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西安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根据西安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西安市总人口有741.1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74.3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03%。据此判断西安市2000年已进入老年城市行列。截至2008年底,西安市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24.21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的14.83%。西安市老年人口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1、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

1982~1990年,老年人口增加了10.73万人,年均增长3.10%;1990~2000年,老年人口增加了25.34万人,年均增长4.28%;2000~2005年,老年人口净增21.36万人,年均增长5.18%。截至2007年老年人口已达105.31万,老年系数为13.77%。

2、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

2008年全市老年人口中,60~69岁的老年人占58.6%,比2000年下降了5.5个百分点;而70~79岁老年人占31.6%,较2000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80岁以上老年人占8.8%,比2000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

3、老年人口中城乡差异较大

1990~2000年,城市老年人口增加19.7万人,年均增长6.43%,农村老年人口增加11.13万人,年均增长5.05%;城市增速比农村快1.38个百分点。近10年以来,高龄老年人口城市年均增长6.90%,农村年均增长10.15%。农村高龄老年人口增长快于城市3.25个百分点,农村高龄老人的养老负担明显加重。

4、“空巢家庭”增长速度较快

截至2008年底,西安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占全市老年家庭总数的49%,截至2009年9月底,西安市空巢老人已经占到老年家庭的57.2%。传统的家庭功能日益弱化,传统家庭养老风险不断加大。根据人口计生部门预测,到2020年,西安市老龄人口将达到204.63万人;2050年,西安市老龄人口将达到290万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超过30%。

二、老龄化对西安经济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问题,不仅仅是老年群体的问题,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西安市人口“未富先老”超前发展的态势,将会对西安市经济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年龄人口结构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19641990年,西安市人口由年轻型过渡到成年型,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但从1990年开始,西安市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了2.72个百分点。人口红利时代逐步结束,将使人力资本总体活力明显衰退,使劳动力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日渐加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发展,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2、人口老龄化使医疗和护理负担加重

调查显示,在城乡老年人的消费支出中,医疗消费支出都占到30%以上。由于疾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显著增加,医疗保障、保健康复、生活照料已成为老年人的最大需求。老年人所需的医疗、护理和服务,不仅使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加重,同时也使我市医疗资源不足且配置不合理、社会服务发展滞后且布局不合理等矛盾更加突出。

  3、人口老龄化冲击传统的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面临最主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是养老问题。目前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城市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模式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不少家庭呈现出“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城市老人的供养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压力的加大,还突出表现在为老年服务的发展滞后、养老机构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管理与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

  4、人口老龄化增加了社会保障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加重了养老保障负担。2005年,离退休人员用于医疗卫生费用支出较2001增加了63.38%。财政供养人员的医疗卫生费用已由2001年2.21亿元增加到2005年2.37亿元。“未富先老”,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压力比城市更大。

  5、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和社会服务提出新要求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和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现有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及老年社会服务不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的状况日趋突出。庞大老年群体的特殊消费需求,必将促进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而带动产业、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还会促进老年医院、托老所、敬老院、居家老人的生活照料等为老年服务行业和专业服务人员队伍的发展。这些,都有待于政府和社会通过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发展新型老龄产业和社会服务来满足老年人需要。

三、应对西安市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1、加强法治建设,保障老年人权益

大力宣传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弱势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推动地方性规章制度的完善。

2、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健全养老体系,建立和完善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养老模式

在目前我国以个人和家庭养老为主的基础上,强化政府投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要围绕老年人生活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引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整合服务资源,改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

3、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要在健全和完善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的同时,大力推广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努力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普遍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城乡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

4、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老龄社会、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制定老年服务业发展规划,实施国家对老年服务业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老年服务业发展管理体制。立足城乡社区发展为老服务业,培育老年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为老社会服务队伍。

5、制定鼓励政策,开发老年人才

老年人曾为国家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仍是不可忽视的宝贵财富。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老龄政策,消除年龄歧视,注重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各类高素质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