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功能和作用
2019-10-01

试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功能和作用

 

       赵鹤琪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这简单的一句话,不但是对人民政协功能、机制和作用的全新定位,更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民主制度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治理视域下,人民政协如何适应新常态,在新要求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健康良好的发展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在当今风云变化的时代环境下,中国如何发挥好国家治理视域下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前提下,发展好我们的“协商民主”制度,是当前政协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不同于“西方民主”,不是“吵架民主”、“选票民主”或者“承诺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政党领导的政治制度模式,在这种前提下提出人民政协的专门协商机构不但非常必要,而且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协商治国的优势

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治国如治家,一家人没有什么不能坐下来好好谈的,纵使意见分歧很大也有解决办法,但是只要达成共识就齐心协力完成目标,这才是治家治国之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始终践行“协商民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种高效的政治制度优势,不但有效避免了重大决策偏差,又能保障国家得以高速发展,人民迅速富裕起来。

二、协商治国的必然性

70年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 “五一口号 ”,在北平共襄盛举。这既是各阶层认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也是国家复兴的良好开端。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号召,各阶层、党派人士必然群龙无首,国家将再度陷入混乱局面;如果没有各阶层、党派人士的多方支持,即将新生的中国难以短时间统一建国,甚至可能被西方大国联合扼杀。

建国之后,党中央对政协工作依然极为关注,大家虽然是不同党派,但是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想要把国家建设好、把日子过好。纵然“文革”期间人民政协工作一度停滞,但人民政协恢复工作后,一家人再次坐在一起共商国是。在人民政协成立——解散——恢复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各阶层、各党派的友谊经历了政治动荡的考验,更加体现了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人民政协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这种将“协商民主”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制度,势必继续发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下情上表”大局视域的构建

一个国家的发展靠的是人民,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问题。一种声音从基层的村落、乡镇一级到党中央的最高决策机构,这一过程不断碰撞的是人的思想,同样的思想不断汇聚形成了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诉求之声,这种声音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传递到党中央。千千万万个声音汇聚在一起,就能够较为全民的将一个问题、一种现象或一种诉求的客观情况描述清楚,这种描述越是真实可靠,党中央的决策就越及时有力。

人民政协这一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将各种声音、信息汇聚、提炼成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不但能够为国家治理提供良好的视域,更可以让不同的声音更有效的自下而上传播,打造建言献策、针砭时弊的“直通车”。

四、民族意识觉醒的引领

近两年年习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崛起,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来团结各种力量、凝心聚力,使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团结奋进。

在这种大趋势下,人民政协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将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趋势、新举措通过政治协商的途径不断向各地区、民族人民做好协调,尽快获得更多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只要我们通过人民政协广开言路、友好协商,党中央的决策和国家的未来才能够更好的被更多的人民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才能够更加清晰的呈现在全社会各方人群面前。只有如此,党中央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才能抓住更多的各阶层人士的心,画出最大同心圆,找到最大向心力。

五、国家治理的多角度审视

国家治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并非依靠某个机构或者某一群人可以做好。人民政府虽然是公权力单位,但其作为行政机构履行职能,在中国老百姓眼中始终摆脱不了“衙门”的概念。但是人民政协的形象更加亲民,更加让各方势力容易接受坦诚以待的说出心里话。

在现今各省市经济普遍较为发达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诉求,发展民心所想的项目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人民政协作为专门的协商机构,可以扮演好“协调人”的角色,将本地区的人民诉求情况客观反映,避免形式主义被动发生。比如,某地非常富裕,当务之急是解决医疗教育问题,但是由于政府接到了脱贫攻坚的任务,一把手领导又坚决执行,把相对不富裕的人群硬算成贫困户,然后大量的干部扑进村里扶贫,两年后脱贫虽然皆大欢喜,但是不该受益的人受益了,该发展项目的没发展起来难免受到非议。如果能够通过专门协商来纠正这些问题,如实上报本地贫困户情况,并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其他满足民生的发展上,结果肯定会更加圆满。

综上所述,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经过“协商民主”环境下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将人民政协协商制度良好的发展下去,是每一个党员、每一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甚至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课题。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政协被定义为专门协商机构后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服务,最终走出一条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