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党之诤友董林哲先生
2021-09-30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按照民建西安市委会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安排,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家属等形式广泛征集线索,整理编写了李象九、窦荫山、韩望尘、董林哲、黄彦儒五位西安民建先贤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事的故事,得到了广大会员的好评,史料也同时入选中共西安市委统战部编撰的《西安多党合作溯源-历史记忆》一书,展现了西安民建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凝智聚力、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反映了西安民建同中共西安市委肝胆相照、风雨与共的光荣传统。为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深刻蕴含,讲好西安多党合作故事,我们陆续将五位先贤的事迹及相关文章发布到我会网站,以飨读者。

忆党之诤友董林哲先生

根据南汉宸、陈明、孙作宾史实资料整理

 

  

历史总会记住那些重要的开拓者。董林哲就是一位这样的人物,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成为中共早期党员。此后,他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和统战工作,曾利用他在国民党地方政府中的地位,多次帮助、营救和掩护过党的一些同志,在他的人生中演绎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本文通过三个历史片段,向你打开尘封久远却又鲜活的记忆,走进这位传奇人物的非凡人生。

 

地下尖兵: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亲述

 

1927年初,南汉宸在西安省立一中上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屠杀共产党,镇压了工农群众革命运动,这时的西安也是一片白色恐怖。在组织和同志们的相互启发之下,为了寻找党的组织,参加革命活动,南汉宸曾先后在西安中山学院党政训练班和冯玉祥将军在河南郑州举办的豫、陕、甘三省农村组织训练处学习。之后,南汉宸又想办法到了杨虎城将军驻郑州办事处即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驻郑州办事处。该处的处长是段象武(河南省章德府人),同村乡党孙之英在这里担任少校参谋,孙钟祥担任上尉参谋。这两个人都是孙蔚如部三边教导队的学兵,共产党的同情分子,对南汉宸来河南郑州寻找党组织是赞助的。

由于南汉宸担任事务长,知道伙食费节余了三四百元,如分掉,每人能分配二元多。就把此事告诉给几位排长、班长,大家强烈要求连长(姓马,名字记不清了,陕西礼泉人)把这三四百元分掉,连长又想独吞,坚持不分,还拿出十元收买南汉宸,南汉宸没接受,还把此事在全连公开,弄得全连上下乱哄哄的。这个时候南汉宸尚年轻幼稚,非常缺乏斗争经验,联想先后随军到山东省的淄博、湖北省的陆安、河南省的邓县和镇坪等地,耳闻目睹军阀混战,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等景象,以及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士兵暴动的壮举,就利用九连连长拒不给士兵分伙食节余的事情,秘密联系,计划组织发动兵变。各方面都联系好了,不知排长姓张,名字记不清了是团长段象武的心腹,贸然去动员他一起参加,竟被告发。幸亏营长刘威诚、团部政训员董林哲等地下党员利用合法身份掩护营救,南汉宸才脱险,离开九连,被留在团部当副官。

团部政训员董林哲与南汉宸、纪子中、赵莘人等地下党同志有密切联系,是这个团地下党的负责人。南汉宸到团部当副官后,他对南汉宸说:你敢于组织发动兵变,有勇气是很好的,就是缺乏经验,冒失!发动兵变没有党的领导是不行的。他多次给南汉宸讲解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性质和斗争形势,引导南汉宸树立坚定的革命信念,不要因搞兵变被告发而灰心。

嗣后,董林哲同志介绍南汉宸到南阳《宛南日报》社当记者,要南汉宸和报社里的冯翼生(社长,陕西渭南县人)、王璋峰(编辑,又名尚德,陕西渭南县人)、曹鸣九(记者)等同志一起,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宛南日报》是杨虎城将军在南阳办的八开小报。由于这张报纸控制在南汉宸党地下组织手里,除了主要宣传西北军组织训练、作战和地方的情况外,也揭露一些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情形;在刊发国民党消息时,也刊登我党的消息。在报社里,南汉宸和曹鸣九同志住在一间房子,既搞刻印又发行,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有工作做。如刻印党的文件、传单,与《宛南日报》卷到一起,交邮差寄发。

此时,党中央(上海)派来了孙永康(西安东关人)同志,专门到杨虎城将军部队中开展党的兵运工作,他向南汉宸们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在军队中如何开展党的兵运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及国内革命斗争的形势,我们听了非常高兴。孙永康同志到《宛南日报》社后,与南汉宸住在一间房子里。有一次,当谈到杨虎城将军和孙蔚如办教导队训练培养干部时,他说:这是个很有利的机会,我们应该设法打进去,建立党的组织,发展党员,借他人炉灶,为自己做饭他还一再说服南汉宸到孙蔚如身边做工作。他说:你是党员,又和孙蔚如有这样好的近门关系,对我们党开展工作是很有利的,为什么不利用他掩护我们为党工作呢?等等。我们还把孙永康同志常给我们讲的我们的目标是共产主义,我们的领袖是马克思列宁,我们的方法是工农专政,我们的力量是工农大众四句话,刻印成传单,散发出去,至今南汉宸仍记忆犹新。当时董林哲同志也恳切地对南汉宸说了同样意思的话。还说,这是党组织的决定,必须服从。说他也要按照组织的分配,到南阳县政府去当收发科长,到那里去开展党的工作,赵莘人也要到南阳教导队去做党的兵运工作。在党组织的启示、引导下,南汉宸打消了到孙蔚如那里去工作会引起人们误会和不信任的犹豫心情,接受了党组织的分配。

按照中央代表孙永康同志和董林哲同志布置的任务,为了打进南阳教导队,南汉宸离开了《宛南日报》社,到南阳的卧龙岗求见孙蔚如将军。孙蔚如一见到南汉宸没有穿军装,劈头就问南汉宸为什么没有穿军装而穿便衣呢?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南汉宸说没有出什么问题,就是部队里太黑暗了,南汉宸所在的第九连连长克扣士兵伙食,节余了三四百元,拒绝分给士兵,想独吞,南汉宸实在看不惯,讲了几句主张把这些钱分给士兵的公道话,和连长闹翻了,便离开了九连,现在《宛南日报》社当记者。孙蔚如说:你还能当记者?南汉宸说:没有什么办法,混碗饭吃!孙蔚如又问南汉宸:你今天来找南汉宸,打算咋办?南汉宸说:这几天想来想去,还是到教导队去当学兵,学习军事,深造一下好。孙蔚如立即答应,并随手取纸笔给教导队的教育长——李文卿(中国共产党的同情者,陕西三原县人)写了手谕,交给南汉宸说:你这次到教导队学习,不要站在这山看到那山高,不要再胡跑了,要安分守己,世事你还不太懂呢!这样,南汉宸没有参加考试,就进了教导队学习。

 

创办实业:我党地下经济和秘密联络的生命通道

 

1940年,董林哲应陕西省煤统处经理贾泽生、营运组长高馥宇(解放后任陕西省外贸局副局长)的邀请,到省煤统处工作,以运输专员名义在同官(今铜川市王益区、印台区)、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宜君一带收购和包运煤炭,获利可观。1941年咸铜铁路通车,他用此项资金在同官开办协和贸易公司,自任经理。这年冬,董林哲和高馥宇一起秘密到了延安,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长的南汉宸指示他们以贸易公司为据点,同边区运输队密切配合,想方设法打破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并具体研究了边区盐的销售和急需物资的采购问题,要求他们在蒋管区建立我们的销售网络,在临近边区的一些集镇里多设一些盐店,专门收购边区过来的盐,然后根据市场行情有计划的抛售。同时组织运输力量向内地销售。并以协和公司的名义,帮助边区贸易局采购所需物资,通过驮盐队和其他渠道运进边区,统交边区贸易局处理。南汉宸还要求他们在经商的同时,多向内地的工商界人士宣传我党的工商业政策,介绍一些边区的情况,争取更多的人民大众对我们抗日根据地的支持。

1942年,协和贸易公司即在耀县开办了协和盐店,在黄堡镇开设了新业盐店。一方面收购边区运输过来的盐,

也为返回的骡驮购进边区所需的布匹、药品、电讯器材等物资。仅在1941年底到1942年初,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就为边区购进了大量的棉花和棉纱。仅以延安市场为例,在12月份一个月内,就购进棉纱1200驮,重18万斤。又通过董林哲等人的关系,在蒋管区购得20多台缝纫机器,使延安被服厂初具规模,正式投产,解决了当年换不上棉衣的急困。并且在边区运输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鼓励组织耀县小商贩运去边区需要的物资,运回边区所产的食盐以及甘草、枸杞等土特产。边区群众也驴驮马载,源源不断运来食盐,购回自己需要的商品。通过经济交往,蒋管区群众了解到边区的情况和共产党的经济政策,也扩大了共产党在蒋管区群众中的影响。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董林哲积极掩护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和帮助有志青年奔赴延安,就在他们店里落脚,一旦有了适当机会就让运输队的人将这些青年夹在脚户里面,瞒过敌人的耳目,越过封锁线带至延安,从未发生过纰漏。董林哲还将上级派来的高志新安排在耀县协和盐店工作。后耀县协和盐店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加强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从而使经济交往中断。

1943年,董林哲与胡备三合作,创办新裕煤矿,继而又开办同裕、大同等煤矿,以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援革命。为了活动方便,1945年董林哲加入洪帮“五华山”,结交要人,疏通了西铜铁路运输渠道。这条通道打通后,也为后来党的联络和情报输送提供了方便。

 

矢志不渝:狱里狱外都是我党的铁骨诤友

 

陈明与董林哲先生相识是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监狱里。19473月,陈明随胡宗南31旅进攻延安,被俘。被送往山西岚县解放军官教导团学习。194711月经上级同意回国民党军中进行策反工作。回到国民党军中后,被人告发陈明在解放军官教导团时,为欢送被释放的军官投入革命事业,在一出活报剧中扮演过胡宗南而被捕入狱,被囚禁在张家村胡宗南绥靖公署军法处,大概两三个礼拜之后,董林哲先生也被关了进来。

陈明与董老同被关在牢里时,董老表现得相当镇静,也非常的谨慎。由于牢里边人的身份非常复杂,有共产党员、有土匪、有贪官污吏、有商人……,所以他从不谈起自己为何坐牢,把自己的身份掩盖得严严实实。后来才得知由于官办同官煤矿矿长马青苑的诬陷,董林哲被捕,关押在国民党西安警备司令部特高组。后经友人花钱赎出。那时候,牢里的人都要劳动,每人要完成七套棉衣锁缝钮扣的任务。如果不能完成就要受到斥责和惩罚。他是书生出身,不惯做针线活,所以只能够完成一半的任务。而陈明是部队出身,在部队时,针线包不离手,为了不让他受到斥责,陈明就帮他做一做。那时监狱里斗争是很剧烈的,每天都有专人记日记,这项工作由一个名叫党新的共产党员负责。他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出卖很多同志,激起了其他共产党员的愤怒,他们反对党新继续记日记,而改选由陈明负责,陈明采用走群众路线的方法,将每天的纪录情况让包括董林哲先生在内的几个代表人物过目。在我们一案结束出狱时,董林哲先生让陈明给他的家人捎口信,请即速营救他,陈明出狱的第二天就把这一口信送给了董老的夫人高晓民。可能这几件事情使董老对陈明产生信任。解放后,董老担任西北贸易部副部长和市民建副主委,就介绍陈明到民建市委会工作。

董林哲在被监视的情况下,仍未停止革命活动。1949年初,他受党组织的委托,在搜集西安国民党特务的潜踪地点、劝说有关人士保护户籍卷宗和省农民银行财产等方面,做出不少努力,为西安的解放做了许多极为重要的准备工作。

1949520日,西安解放,董林哲立即返回铜川,主持铜川的矿务工作。是年10月,又去东北参观。回来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副部长,西北行政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民建中央常委、民建陕西省委副主任委员、民建西安市委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在一起工作的二十多年之中,董老为工作无私奉献、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精神使陈明倍受感动。他的许多优秀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董老的组织意识很强,他始终把革命事业挂在心上。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做地下工作,往返奔波于陕西、河南、山西之间。不管走到哪里,他都为组织工作尽心尽力,千方百计联络同志,使党组织逐渐发展壮大。他胆识过人,交往广泛,他曾经策反外号叫“韩扒皮”的韩子芳起义。据说韩子芳是个团长,他的部队冬天没有衣服穿,就强扒百姓的衣服穿。能够策反这样的人起义,需要很大的胆识和智谋。他能够千方百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多次营救被关押在反动派监狱里的共产党员,并且把营救出来的几个人送往延安。如郜宝善是党的地下通信员,在董林哲先生开办的矿厂里的一个学校工作,作为掩护。因泄密被关在国民党的监狱中,倍受严刑拷打,后经董老多方打点,设法营救出狱,并将其送往延安。董老被捕后,被蒙上眼睛,带脚镣手铐,用囚车送走,这些他都毫不在乎,大义凛然!

董老为党的革命事业无私奉献。曾经把自己的家作为地下党的联络点,并且把自己办的矿厂无私的交给国家。

他坚持原则,对后辈能够诚恳的批评教育。有一次陈明去访问一名会员,这名会员以前是阎锡山政府的警察局局长,思想比较顽固,对民建会有很大意见。陈明为了能让他更好地如实反映意见,就顺口附和着说了一句他爱听的话。汇报工作时,董老觉得陈明这句话不应该说。就当面批评了陈明,同时还教导陈明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他对陈明的批评教导很诚恳,让陈明倍感温暖。这件事情给陈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陈明懂得了在原则性问题上不应有丝毫的迁就马虎,同时对董老在工作上给予陈明的帮助,深表感激。

董老在革命时期与共产党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广泛团结工商界人士,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1950年后,他先后任市民建副主委、主委、省民建副主委,积极贯彻党的统战政策,在帮助民建会员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改造,帮助企业加强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董老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身心受到摧残,患病忧愤,19751212日因病逝世。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他为革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优良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学习的。

 

  

 

五十冬夏,主义真,壮志不移。国统区,地下斗顽,听党驱使。腥风吹打昂首站,屠刀压顶身未屈。名利不图迎黎明,豪情溢。

换了人间,步未息,革命诤友。仍奋力,征途尚远,生命有期。壮志未酬病夺躯,留下红旗后人挚。革命就得硬骨汉,不为己。

【参考文献】

1.邓加荣《开国第一任央行行长南汉宸》

2.陈明《中国民主建国会西安市委员会史料汇编》

3.董甄,董咸宁《秦在三秦》

4. 耀州区人民政府网站:董林哲与抗战时期的耀县协和盐店

5.铜川市王益区革命遗址(旧址)简介(部分)

6.孙作宾《原西北军中我党地下组织革命活动片断》

                                                                (责任编辑:民建西安市委会康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