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笃行 履践致远
霍瑞娟
我的爷爷是一名淳朴的农民,出生于1930年,他经历了新中国的解放,也是一名朝鲜战场的退役军人。我想我的成长得益于他军人素养的影响,在他单纯的爱国爱家情感的滋养下,我始终坚信只有勤奋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实践所学,才能实现远大抱负,成就文修武备的美好未来。
追溯1930年的中国历史事件:1930年毛泽东同志写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告诉我们即便开始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也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同年2月,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率领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在龙州宣布起义,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5月,中共中央提出中国革命必将引发世界革命。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三军团成立。9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1月,蒋介石对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也是在这一年12月30日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院士出生,她是药学家,也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她给现代中国乃至世界医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研读“左联”作家的有些作品,虽然在艺术上未臻成熟,但却能让人从中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其生活实感和革命热情至今仍感染着无数人,如殷夫的诗《血字》、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和蒋光慈的小说《咆哮了的土地》等等。
我是2021年高考的亲历者,2021年的高考作文全国甲卷以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中涌现的优秀作品,先进人物,事迹为素材,让考生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作。而我们陕西省用的全国乙卷,以修身自砺类名言句子“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为材料,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让学生结合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研究种种,我们发现要行文有度,必须厘清个人命运与时代国家同频共振的使命和担当的思想情怀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结合“当代”“青年”等关键词,结合自身发展,思考当代社会的特点,青年人的担当和责任,从自身发展和国家、民族整体发展的关系等角度展开论述。在学习思考中启迪智慧,提升思想品质。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当代青年人通过党史学习,可以体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不断走向成熟的青春岁月,感悟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不忘怀新中国史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为人民谋幸福、为我国谋发展的艰辛历程;研读改革开放史,我们能看到中国飞速发展黄金期的灼灼其华;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自信。
在数据化,信息化,交通贸易大融合的世界里大显身手。民建人始终践行着一个合格中国人的使命与担当,守护青山绿水,我们恪尽职守。精准扶贫中,及时深入贫困户家中,解读扶贫帮困政策,为贫困户脱贫出谋出力。新冠抗疫中我们积极筹措资金,组织有限力量,防疫抗灾,涌现出一批批爱国优秀会员。
凡事过往,皆为序章,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从“嘉兴红船”星星之火到拥有 9 千多万党员的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复兴、国家繁荣、人民富裕作为奋斗使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成为了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作为民建会员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切合基层的实际,把学习“课堂”搬到各个实践场所通过参观党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等方式,不断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涵,让学习有了温度、更具色彩、更接地气。
凡事未来,皆有可期,一个民族的腾飞,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脱离不了个人、团体实践理想的矢志不渝。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道路上,我们定能不忘初心,守望相助,思辨创新,也必将在未来岁月里烨烨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