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选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民主党派的必由之路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大量事例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度中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历史时刻,在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民主党派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独特作用、作出的重要贡献,得出了中国共产党是多党合作制度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只有在多党合作的总格局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主党派的必由之路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走过100年的光辉历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在这光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彰显出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政治生命力,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度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过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总格局中作出的积极贡献,对于凝聚广大民主党派成员政治共识、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度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20世纪30年代,日本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为了抵御外侮,推动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和进步社团建立了友谊,与中国政治同盟等进行了密切合作。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民主建国,民主党派相继成立。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努力团结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和党的组织同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保持着密切关系,向民主党派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帮助民主党派中的左派,加强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民主党派在一系列流血事件面前,彻底看清了国民党政府打击迫害爱国民主力量的真实面目,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中坚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推翻国民党官僚统治、实现民主建国的任务。各民主党派纷纷表明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纲领,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密切的政治合作,促进民主建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密切合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政治基础。
1947年冬到1948年春,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共两党政治、军事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中国共产党把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提上日程。
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同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遵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标志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度中的领导地位正式确立。
二、 中国共产党是多党合作制度的领导核心
新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民主党派原来的民主革命纲领已经实现,毛泽东和周恩来及时劝阻了民主党派提出的“光荣结束”之举,解决了民主党派要不要继续存在下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并发展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各民主党派以《共同纲领》为行动纲领,积极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的工作,坚持了和共产党共同奋斗的正确的政治方向。
1951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帮助民主党派发展组织的任务。经过协商,确定了各民主党派联系的社会范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得到了很快发展,成员由1950年初的1万余人到1951年初的2万余人,到1953年初的3.2万余人,到1957年发展为10万余人,民主党派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各民主党派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总纲领作为自己的纲领,采取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各民主党派逐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下,进一步建立了亲密合作关系。
1956年,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情况下,再次面对民主党派要不要继续存在的疑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总结了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成功经验,肯定了多党合作比只有一个党好,作出了民主党派已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的判断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同年9月,中共八大正式确定了这一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和确定,为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长期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奠定了政策基础,使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确定和完善,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十年“文革”,给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事业带来灾难,多党合作制度遭受曲折和挫折。毛泽东主席在
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宣布结束“文化大革命”、恢复统战政策。同年12月,叶剑英在全国政协四届七次讲话时重申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民主党派组织渐次恢复,工作逐步开展。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多党合作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重大发展。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进一步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确立了多党合作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格局。1986年中共中央在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新时期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报告》中,第一次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作为政治制度提出来,提升了多党合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987年,中共十三大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政治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使这一制度再次得到确认。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详尽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在重大领域团结合作、协商共事的形式、做法和基本要求,确定了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提供了重要保证,进一步推进了多党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
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民主党派机构得以恢复,组织有了很大发展,民主党派成员由1979年的6万多人发展到1989年的30多万。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完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写入政治报告。1993年,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采纳民建中央的建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将多党合作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提供了法律保证。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高度,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升了多党合作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民主党派工作和多党合作制度建设。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坚持十六字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同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结合起来,表明中国共产党将多党合作事业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建设范畴,扩大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范围。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提出要始终不渝地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2005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全面表述了民主党派的性质,明确规定了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及民主监督的原则、内容、形式、渠道和机制,对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领导等提出要求,为推进多党合作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政策依据,使多党合作更加规范,多党合作制度更趋完善。200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把民主党派机关干部纳入公务员序列管理,是党和国家加强民主党派机关建设采取的一大举措,对促进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再次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民主党派成员总数达60多万,一大批优秀分子在政府和司法部门任职。2006年底,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中有18万名非中共人士,各级政协委员中,有非中共人士34万,全国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非中共人士有3.2万人。2007年,万钢担任科技部长、陈竺担任卫生部长突破了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副职的界限,多党合作出现了新的局面。2007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开发表了《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全面系统介绍了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历史,阐明了多党合作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政权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重大意义和巨大优越性,向世界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和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态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事业,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规范多党合作制度形式,健全多党合作制度和机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2012年中共十八大继续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2015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把政党协商摆在协商民主的突出位置,并就 继续探索规范政党协商形式、建立健全政党协商制度、机制,加强政党协商提出了的总体要求。强调继续加强政党协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搞好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和谐政党关系。2015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统战工作会议,颁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对加强政党协商作出部署。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阐明了政党协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地位,明确了加强政党协商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意义,系统地规范了中央层面政党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保障机制,对各级党委开展政党协商提出了明确要求,使政党协商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循。《实施意见》的颁发实施,有利于扩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畅通意见表达渠道,有利于增进政治共识、广泛凝心聚力,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
2017年中共十九大再次强调“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态度和意志。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各个关键时期发挥了主导与领导的重要作用,在多党合作制度建设中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坚持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提供了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制度机制保证和法律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的进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多党合作制度的领导核心。
三、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主党派诞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不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压、排挤与迫害,逐步认识到蒋介石统治集团一党专制的反动本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撕毁政协会议决议,拒绝参加伪国大,反对内战,坚持走新民民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联合民主党派方针的影响下,抛弃了“中间路线”,从接纳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同盟军,到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冲破重重阻力,赶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国是,制定《共同纲领》,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同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诸多民主党派领导人担任国家要职,参加国家事务管理,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各民主党派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斗争,积极参加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支援“抗美援朝”、思想改造、“三反”“五反”运动以及党和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学习宣传和贯彻党在过渡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为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多党合作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中共中央为民主党派成员 “脱帽”“加冕”, 民主党派组织恢复,民主党派成员解脱了“左”的精神枷锁,长期蕴藏的报国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坚持中共中央提出的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为行动纲领,努力工作,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奉献智慧,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取得丰硕成果。
在新世纪交替前后,各民主党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指导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就国家重大问题进行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就事关国计民生的大政方针提出意见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并被采纳,在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民主党派参与政党协商的频次增加、质量提高,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力度增大,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民主监督的成效更为显著,多党合作事业展现出勃勃生机。
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参加中共中央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政党协商会议170余次,先后就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报告、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建议、国家领导人建议人选等重大问题进行真诚协商,提出书面意见建议730余件,许多建议转化为国家重大决策。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共有15.2万余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他们履行人民代表的职责,参与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参与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参与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参与视察和执法检查工作,提出议案和质询案,以实实在在的权力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2018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时,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政协委员的有1299人,占委员总数的60.2%,他们在参与政协协商、参政议政、凝心聚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共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加强对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和国家中长期规划中的重要约束性指标等的专项监督。自2016年起,各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对8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中西部省区,开展为期5年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3.6万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向对口省区各级中共党委和政府提出意见建议2400余条,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各类报告80余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
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参加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召开的座谈会,就拟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提出意见建议,就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开展考察调研,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围绕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重大战略的实施献计出力,为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主党派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度中的领导地位是在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反对内战、反帝爱国的斗争中孕育而初具雏形的,是在协商共和、民主建国的历程中形成并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核心作用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进程中确立的,是在与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中凸显出来的。民主党派在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合作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工程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领导核心,是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民主党派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民主党派的事业融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焕发旺盛的生机、永葆奋进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独特优势,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才能在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有影响的政治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任务,在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作出重大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是多党合作制度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只有在多党合作的总格局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主党派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矢志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汇聚磅礴力量,共同开创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纪元,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华章。
(民建西安市委员会理论委副主任 李选维)
主要参考资料:
1、《协商共和1948—1949中国党派政治日志》郝在金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罗涵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
3、《中国政党制度概论》主编刘铁成 卜鼎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第1版。
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共中央,
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
6、《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2015年12月
7、《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