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三秦峥嵘岁月 看今朝古城硕果累累
2021-08-27

忆往昔三秦峥嵘岁月 看今朝古城硕果累累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风风雨雨。百年的艰苦奋斗,百年的荣誉辉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奋斗的百年征程,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奋斗凯歌。

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勤劳智慧的西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领导下,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中国第一、西北第一、陕西第一,充分显示了古城百年间日新月异的变化。100年很短,对于长安这座千年古都来说,百年不过弹指,100年很长,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几代人的生活变化的难以想象。100年风雨,一个个坚韧的共产党人,如城墙上的砖块,共同塑造起了这座叫长安的城市,历经兴衰,愈发坚韧。读史使人明智,鉴往而知未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峥嵘岁月,感受古城的百年以来的磐涅重生。

忆往昔峥嵘岁月 古城大地见证光荣革命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为古城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1925812日,西安共产党员魏野畴等人在西安东举院巷58号(后迁至城隍庙后街郭签士巷39号)创办第一份革命报纸:《西安评论》报,刊登了不少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文章,唤起民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随后,西安地区的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西安特别支部于192510月,成立,共有党员5人,安存真任支部书记,隶属于中共豫陕区委领导。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是压在旧中国人民身上的两座大山。大革命是以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为目标的席卷全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西安组织在大革命中诞生和发展,把西安地区的大革命运动推向高潮。19264月,直系军阀刘镇华率10万镇嵩军围攻西安。反围城期间,西安中共党、团组织积极开展工作,对守城官兵进行宣传鼓动,对上层人士进行统战工作,组织群众慰问守城部队;办暑期学校,进行革命理论学习,培训骨干,参加社会救济;组织市民开展自救运动,出版刊物,进行宣传工作。927日,冯玉祥接受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的建议,参加北伐战争,制定了“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作战计划,在绥远省(今内蒙古)五原县举行誓师典礼,宣布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1128日,在援军与城内守军的内外夹击下,镇嵩军全军溃退,被围困近8个月的西安古城得以解围。国民军联军入陕和西安城解围,不仅从战略上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有力地促进了陕西国民革命形势的发展。

中共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救亡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古城见证了“西安事变”下中共团结抗日的努力。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第二十六军、第十五军团先后在西安地区活动,有力地支持了西安地区的革命运动和抗日救亡活动的发展。 红军转战西安地区,所到之处,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广泛地宣传红军的宗旨和党的方针政策,揭露国民党诬蔑、攻击共产党和红军的种种谣言。没收地主的财物和粮食分给穷苦百姓。为老百姓担水、扫地,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打富济贫,与长期欺压、盘剥老百姓的国民党军队形成鲜明的对比。193612月的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共产党员李敷仁主编的《老百姓》报于19371112日在西安问世。该报是中共西安教职员特别支部的共产党员为贯彻中共抗日救国和统一战线政策,宣传、动员千百万群众投入到抗日斗争中来发起创办的,在宣传民主、爱国,反对投降、独裁,揭露黑暗统治,为民鸣冤,讴歌共产党、八路军和抗日英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奋斗新时代 古城见证新中国

1949520日,是西安解放的日子。这一天,在人类历史上,或许只是一个瞬间,而对于这座城市,却是一个永恒闪光的日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用血与火照亮千年古都,扫荡历史阴霾,播洒明媚的春光。从此,芳草萋萋的古城墙,插上了五星红旗,西安就成了人民的城市。这是西安天翻地覆、莺啼燕啭、柳暗花明的一个春天。

罗曼罗兰在《论创造》一文中就说过:“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生命的第一个行动是创造的行动。”人类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在追求梦想的创造过程中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在党的领导下,科教文卫事业欣欣向荣,创造的多个“第一”,谱写了伟大了民族复兴之梦,让我们从一串串数字中追寻答案:

19518月,西安西郊北窑头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农村供销合作社;

1952316日,西安第一个获得模范称号的互助组;

1952101日,西安建成第一座自来水厂;

1953109日,西安建成的西北地区第一座火力发电厂;

19531030日,西安成立的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8727日,西安市第一个人民公社——雁塔区东风人民公社成立;

1958106日,雁塔区曲江人民公社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195812月,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大型企业——红安公司,在西安北郊阎良镇建成;

1965410日,西安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50万伏标准电容器;

1966108日,西安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超高压标准电容器;

19701226日,西安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架民用客机;

1971910日,西安研制的导弹发动机和计算机首试成功;

1971年,西安研制出中国第一台PMOS中规模集成电路微计算机;

1980114日,西安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携带式三孔环炉仪;

这些数个“第一”,彰显着党领导下西安科教文卫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普及程度的逐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人才队伍的日益壮大,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忆往昔还看今朝,看改革开放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西安作为西北五省的桥头堡,也是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先锋,承担东部、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对接的第一站。在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2001年,西安市GDP646亿元,在这近20年的时间中,西安市的经济稳步发展。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是深入进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17年西安市的GDP创造历史新高,达到7469.85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7000亿元大关,人均GDP达到84576元…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正式发布,西安当选“中国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城市”之一。西安城,给予全国人们的印象是四四方方的城墙和横平竖直的马路,带有浓厚的历史印记。然而,随着城市的建设,西安市即保留了城市的印记,有焕发着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你印象中的西安只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漫漫黄沙驼铃响?而现实中的她已有“一带一路”列车飞驰;你印象中的西安气候干燥,不适宜养生护肤?而现在她是拥有“八水润长安”盛景的“活力水城”;你印象中的西安地处西北,交通不便?而现实中的她已经日益成为国家区域中心,交通枢纽…西安作为“一路一带”的重要城市、陆地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崭新的面貌走入全国人们的眼帘,走向世界舞台。千百年来,没有哪一座城市可以像长安一样,在诗歌辞赋里被千百万次地吟唱;千百年来,也未曾有过一座城市,能连接东西,开放包容,让不同文明在这里交融且熠熠生辉…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百年征程,让古城百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祖国繁荣,也让这座城承载着一代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艰辛历程,进一步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掌握正确理论指导中国的发展,能够以广泛的影响和崇高的威信凝聚人心,能够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调整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能够以高度的原则性与高超的斗争艺术性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斗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建在长期实践中作出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民建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最基本的经验和最重要的优良传统,是民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