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汛莉(2009年5月)
大凡提到重庆,去过的人都会脱口而出;那是一座山城,那是有名的雾都,那有特色火锅,那有磁器口古镇,那有著名的曾家岩50号旧址,更有昔日共产党英烈被囚被害之地.······而“重庆谈判”、“国共合作”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字眼无一不是与重庆有关,使人们无法释怀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年代。而我,身为一名民建会员,多年来更是心藏一个寻根情结,那就是何时也能去趟重庆?去看看我们民建当年成立的纪念碑、发祥地?去亲身感悟民建的志士前贤当年为发起和组建我会所迸发的超乎寻常的胆识、魄力和激情。这个心愿终于在我有了闲暇时间,于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踏上赴渝列车后实现了!
在渝几天,可以说是马不停蹄、该去的都去了。上述的耳闻变为目睹,千年古镇磁器口的沧桑已然在头脑里刻下记忆,但更令人兴奋的是已成直辖市的新重庆发展变化的日新月异。亲身接受了“红岩——红色经典旅游”的教育洗礼,了结了多年的寻根心愿。通过参观“特园”,我知道了重庆不只是民建发祥地还是民盟、“九三”学社及民革前身——“三民主义同志会”(史称“三个半”民主党派)的发祥地,“三个半”已占到当今民主党派总数的近一半,难怪民主党派纪念馆要放在重庆“特园”了。
现在归来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参观访问的各个场景仍时时在脑海中浮现,对先烈英魂的凭吊对我会发祥地的拜谒所引发的感触与思考也久久萦绕在心头。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近距离接触,传闻中的重庆才显得如此清晰真实。只有亲临实地,才会对民建何以能在那样的背景下发起建立的成因驻足深思。历史回放到1945年的夏秋之交,日本侵略者虽已投降,但国民党却一心要发动内战,置亿万国人又将面临战乱之苦于不顾。此时此刻,中华大地何去何从?一道严肃的考题,不但摆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也激起了中华大地上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的殚精竭虑,他们忧国忧民愤然担当。时任中华职业教育社领导人的黄炎培,迁川工厂联合会负责人胡厥文以及章乃器、施文亮等开始联系工商界和知识界有识之士,酝酿成立政治团体,确定成立组织名称为“民主建国会”并与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白象街实业大厦举行成立大会,通过了《民主建国会宣言》、《民主建国会章程》、《民主建国会政纲》提出了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五项主张及对时局的看法,概括起来就是“要求民主”,“要求建设”。这与当时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许多观点不谋而合。这是民建成立的初衷,也是当年前贤毕生追求的政治理念。所以我们今天回过头看,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是多么的超前、多么的顺应民心!而做出这样的举措不但彰显了这些前贤的智慧和胆识,更使后来者对他们万分敬仰!
这也是我在这次寻根之旅中感受最强烈的一点。因为大家都知道,民建的这些发起者基本上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和成功人士、经济富裕、衣食无忧,然而在国难当头之际,他们却挺身而出,爱国忧民,这种无私大爱的胸怀及情操将永远留存在我们这些后来者心中,我们一定要将其继承发扬和广大!
光阴荏苒,我会成立至今已经64年了,当年的发起者虽都已作古,然而他们开创的要民主、要建设的理念、精神在新一代民建人身上已被传承下来。这一点是可以告慰前贤的。我想我们每个民建会员如果有条件都应去民建发祥地寻寻根、看一看、想一想;在新时期把民建的使命担当到底。只有每个会员都担当了,会的力量才能凝聚的强大。
让我们脚踏实地、各自努力,努力了就会有贡献、贡献了就是寻根之旅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