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新疆
葛碧洲
提起新疆,就会想到克拉玛依的油田、吐鲁番的葡萄。草原上的伊犁马、喀什的大巴扎。奔腾的清泉汇自冰川融雪,将帕米尔高原伸展到遥远。神秘的楼兰孤悬沙海,伴一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驼铃声响中,点燃多彩的异域风光。还有那涌动着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蓝的湖、绿的洲和金黄的胡杨蕴含着梦一样的盼望……新疆是个好地方,对于去过或是没有去过的人来说,新疆比想想的都要美都要大。
新疆的总面积有16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边界线长度占四分之一),是全国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面积比江苏省和浙江省加一起总和的八倍还多4万平方公里。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信息和高铁时代的助力。那个将中国与中亚及欧洲联结起来的传奇式的商旅“丝绸之路”,即将历史性的从陆地到海洋、又重回到陆地地复兴已拉开序幕。这静默着诸多的曾经有过的繁荣将召唤着各民族同胞团结一致再创辉煌。把美丽的新疆建设的更加美好和富强。
正是八月,尽管年初有些不和谐的事件发生,但,这片土地的魅力让我拿起行囊走进新疆。于是,也将我感受到的人文和山水与朋友分享。
1.天山南北
盛夏时节,当我们继续驱车到阿尔泰山深处,公路全然已经消失。一个山弯过后,让我们惊奇的是满眼葱绿的草甸和那波光粼粼的河水。不远处,有成群的马儿在牧民的看护下,从河的这岸凫水趟过,又到那岸跃然而起。一匹匹高大的红鬃烈马大光下甩动着躯体,在自然的陶冶中徜徉驰骋而去。仔细看,日光的投影,在山峦叠嶂间游移变化,把散落在广袤草原上斑驳的牛羊和白色毡房,映衬的如同大地绿毯上的星花灿烂。远望,一座座耸立的雪峰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天上人间,好一副壮美的浓墨油彩,将这蒙古高原的气质展现至深远。这里虽是离海洋最远的陆地,然而,那终年的巍巍雪峰,鬼斧神工般的造化,取高天凝水又化雪消融。涓涓细流源源不竭地化作河流、湖泊滋养着苍生万物,形成了典型的内陆水资源循环演生的自然生态和依此寄居繁衍的民族文化形态。
新疆是由三条山脉形成的两个盆地组成。由北到南为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脉。西面是帕米尔高原,西南部为喀喇昆仑山脉。习惯上把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地区称为北疆,而把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地区称为南疆。南疆和北疆,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由于阿尔泰山和天山大体平行,暖湿气流可以通过两山之间的谷地进入准噶尔盆地,所以北疆的自然环境更好。南疆塔里木盆地由于西面被平均海拔5500米的喀喇昆仑山脉封闭,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盆地中央就是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玛干流动沙漠。
畜牧业在新疆已有很长的经营历史,4800万公顷的天然牧场染绿了天山南北。覆盖着葱郁原始森林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区是我国西部干旱地区主要的天然林区。流经南疆的塔里木河流域,丛生着世界著名的珍贵树种胡杨林和灰杨林,它们既是用途广泛的用材林,也是大漠深处的辉煌防风林。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汇集成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中国最大的内陆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多条。许多河流的两岸,又有无数的绿洲,包括南疆的城市喀什,莎车(古称叶尔羌),和田就是建在由天山冰川融水形成的几个沙漠绿洲之上。那璀璨夺目的十大湖泊:博斯腾湖、艾比湖、布伦托海、阿雅格库里湖、赛里木湖、阿其格库勒湖、鲸鱼湖、吉力湖、阿克萨依湖、艾西曼湖犹如珍珠般地镶嵌在祖国的西北大地上。
新疆的日照长,加之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也较充足,这些都为发展棉花、油料、甜菜、麻类、烟叶、药材、蚕茧等农业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其中的棉花尤以质优而闻名全国。葡萄、甜瓜(哈密瓜)、西瓜、苹果、香梨、杏、桃、石榴、樱桃、无花果、核桃、巴旦杏等数百种之多的优良品种,使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
“阿勒泰”是突厥语,意为“金山”,就有“阿尔泰山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之说。新疆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其中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同样,新疆的能源为祖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石油资源量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全疆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黄金、宝石、玉石等资源更是种类繁多,古今驰名。
如同这独到别具的自然地理状态,实际上,南疆和北疆,无论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都有非常大的区别。
匈奴国末期,突厥属于横亘于东亚中亚的古代游牧民族北匈奴的一支,以蒙古利亚人血统为主体。中世纪突厥本部西迁中亚后,一部分突厥人留守了下来。1162年成吉思汗就诞生在留守突厥的蒙兀儿部里。成吉思汗统一了北亚草原后,建立蒙古帝国。14世纪蒙古人转信佛教。突厥人西迁中亚后,很少跟波斯人混血的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等民族其主体保留着原始游牧突厥人的血统,还是蒙古利亚人种。西迁中亚后混入波斯语诸民族的白种血统,农耕的突厥人演变成欧亚混血的穆斯林人群,这就是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维吾尔人等。西迁前他们信奉萨满教,后与当地的融合,皈依了真主。当代伊斯兰化的突厥文明正是形成在中亚河中的前波斯人地区。
蒙元灭亡以后,围绕在中国附近的蒙古残部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天山北麓的准噶尔盆地,其自然环境相对于南麓的塔里木盆地要好很多。北疆在乾隆帝平定准部之前,是漠西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地盘。1682年准噶尔部征服了南疆的叶尔羌汗国,并交由回部的和卓家族进行傀儡统治,从而,统一了整个新疆。叶尔羌汗国的主要居民就是今天新疆维吾尔人的直系祖先。至18世纪,立国200年的叶尔羌汗国彻底灭亡。随其完成的是整个南疆的伊斯兰化。
清朝与卫拉特蒙古的冲突,延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公元1756年,清廷彻底征服了北疆的准噶尔部,史称再平准噶尔。在乾隆帝的授意下,对准部进行了有组织的种族灭绝,盛极一时的准噶尔部落从此消失。为此,清廷引进了东北的索伦人、锡伯族人戍边,同时,大量的汉族人,回族人,维吾尔族人和哈萨克族人从不同方向进入,填补了北疆当时的人口真空,基本构成了今天的民族组成。原南疆的叶尔羌汗国回部有白山派和黑山派之分,白山派和卓的大本营在喀什噶尔(今喀什市),黑山派和卓则以叶尔羌城(今莎车县)为基地。到清乾隆24年(公元1759年),定边将军兆惠平定了白山派大小和卓之乱,自此,清朝控制了整个天山南北,取名“新疆”。南疆的收复,没有进行种族清洗,也严格限制汉人进入。间接地给了原本被准噶尔人统治的维吾尔人新的发展机遇,从而,使整个新疆伊斯兰化。准噶尔蒙古原本信奉的藏传佛教在新疆除小部分地区外已基本绝迹。按照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新疆自治区共有人口2181万,其中维吾尔族占46.2%,汉族占40.1%,哈萨克族占6.7%,回族占4.5%,其他民族均不到1%。就是说,维吾尔族的人口自乾隆平定回部时的25万人,在南北疆很快地增长到至今1千多万人。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蒙古人家
回来的路上,天色将晚。在向导的帮助下,我们有幸住进了一家蒙古毡房。这户牧民家里有母亲和儿子两口人。不久,我们正喝着热香的奶茶的时候,听到了外面马的嘶鸣声。走出毡房,天边只剩下淡淡余晖。牧民大哥收整着东西,还不时地吆喝两声牲畜。圈栏旁,六十开外的他中等身材,随便地穿着一身简装。黝黑的脸庞和略显浑厚的身躯就看不出别样。大哥的言语不多,简单的招呼后,便去忙了。
八月,草原上的夜晚依旧是留不住的风声。趁着酒意未去,向导才对我们说起了大哥的家事。大哥的祖上原是没落贵族,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很讲出身的。所以,直到来了“知青”,他才与一位北京姑娘邂逅成了家。并与她结婚生子留了下来。这位知青班长却因此失去了培养发展的机会。两人的结合说是:当时,总是将一些没人干的脏活派给出身不好的他,而这位大哥也总是默默的承受又毫无怨言。起初,这位知青班长,出于不平就来主动帮活。随着,对这位牧民大哥的更多理解和认同,就多由同情转化为了感情。在那个讲阶级的年代,这曾经是个无人不晓的事件。后来,他们有了孩子。到了知青们纷纷回城时,为了孩子的教育,他们也回京,蜗居在女方家腾出的厨房里。为了生存,牧民大哥在城里靠补鞋和修自行车填补家用,妻子也找些临时工种。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也大了。听向导说,终究是不习惯城里的饮食,这位牧民大哥还是回到了草原。过几年,去看看孩子。但这些年,就不再去了。说是,为了双方,他们办了离婚。
夜已深,听了向导的讲述,我没有一丝的睡意。同行的人告诉我,向导与牧民大哥是好朋友,每当节期,都会带些外面的东西来看望他们母子。我想,也是今晚安排我们留宿这里的原因吧。
黎明,透过薄薄的雾气,看见大妈在一旁默默地祷告着。我这才注意到,自从我们到来,老人家始终是这样淡然不惊的的表情。隐约间,可以听到她在为早出晚归的儿子祈福,为哪一只牲畜期盼,又为每天的平安和收获感恩,为遥远的孙子代祷。是这样,日复一日地成就了老人家心若冰清的世态去领受着上苍赐予的教诲。尤其,令人难忘的是,祈祷中听她不时地感谢党的领导……我说不上,这算是什么程度的文化。但仁爱的光辉犹如和平之光在我的眼前闪亮。站在辽阔的草原上,不禁想起雨果的那句名言:比天空还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离别了蒙古人家,悲忻难收。远处的炊烟缭绕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