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发挥优势 共建杨庄实践基地
2021-08-25

凝心聚力 发挥优势  共建杨庄实践基地

 

冯晓芳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顾多党合作事业光辉历程,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以来,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转眼间我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与民建一起走过了十六个年头,这十六年间我有幸见证了民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统战大格局下,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政议政,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为西安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其中,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在中共市委统战部在杨庄创建的实践基地挂职的一段经历。

200910月,统战部受中央统战部在贵州毕节城乡统筹、扶贫开发经验的启发,提出了建设“梦中的杨庄”的设想,在山川秀丽、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欠发达的杨庄乡创建服务科学发展实践基地,我有幸被民建市委会派往杨庄上堡子村和李家山村挂职,与当地村民一同度过了四年难忘的时光。

当年,创建“服务科学发展实践基地”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统战系统人才资源优势,整合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百姓得实惠、企业得效率、干部受锻炼”的方式服务“三农”,同时也要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增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如何能达到这一目的也是我在接受挂职任务后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的体会是要在这项工作中当好主角,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当地村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我们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以深入调研为手段,以破解难题为目标,找准困扰帮扶村庄发展的症结。自创建工作以来,会领导也相当重视,成立了以各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创建基地领导小组”,先后二十余次赴帮扶村庄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了村上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及农民生活中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和两村村委会座谈的形式,感受到了两个村村民发展经济的热情和决心。清楚了他们目前产业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帮助两村发掘可开发利用的各种资源,以备在今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占主动引导地位。在与村民建立感情方面,我们从关心群众生活入手。如在春节期间,为两村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邀请法律界会员,针对农村妇女法律维权意识不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开展了妇女法律维权知识讲座;为两村考上大学的同学提供奖金支持,以激励他们更加勤奋好学;通过开展为村民送医送药送农技等活动,最直接地为村民服务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作为挂职干部,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应该当好实践基地和市委会的桥梁和纽带。如何能充分发挥好民建的界别特色,凸显整体优势,我想首先是要通过广泛的宣传,调动起基层组织和会员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在我的联络下,通过“实践基地”挂牌仪式,邀请民建各区工委、总支及各专委会负责人在帮扶村庄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要求广大会员从树立和践行“同心”思想的高度提高对创建基地建设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创建基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使广大会员认识到创建工作是一项拓宽参政渠道,增强参政议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建设性工作,从而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同时,我还结合两村实际,积极推介生态农业项目,多次联系协调会内企业会员赴帮扶村庄考察,引导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进行充分的论证,以期达到企业与两村共赢的目的。

通过走访,我看到两村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满足村民生活需要、开展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保障。因此,我以此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主动联系企业界会员,为两村捐赠了价值2.5万元的办公桌椅,使已建成的办公楼得以使用。我会还为上堡子村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健身器材,以期提高村民的身体素质。为解决李家山村村民出行和小学生上学翻沟越岭的实际困难,市委会邀请会内从事公路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赴实地对该村通往杨庄乡道路进行勘察查和初步评估,为下一步测设、预算作基础性工作。

除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外,抓好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提升农户自主创业能力,也是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了解到两村准备在村上平原地区种植200亩葡萄园,成立葡萄种植经营合作社一事后,我积极联系了从事葡萄种植的会员,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赴帮扶村庄,为村民讲解葡萄的栽植培育和冬季管理等技术问题,并做了现场指导。在与援建村庄的共同努力下,今年葡萄第一次挂果,我们又举办了采摘节,希望能帮助村民打开销路,使村里的特色农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我们还联系邀请了两村村民代表赴我会会员创办的芦荟养殖及深加工基地参观考察,建议可以通过开发村上土地,为村民免费提供种植芦荟的技术及联系大棚建设所需资金,以“农户+公司”的形式合作,使芦荟成为其“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主导产品,达到会员企业与村民合作共赢的目的。

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帮扶村庄文化建设,使实践基地科教文卫事业快速发展也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我们首先联系会员,为两村学生捐赠了2500余册的课外书籍、字典等读物和250件(套)的书包、水杯等文体用具。还为两村图书室赠送了种植养殖类农业科技书籍3000余册,帮助建成了农家书屋,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此外,为营造市委会与实践基地文化交流氛围,扩大服务科学发展实践基地援建成果,我们还组建成立了民建杨庄兴龙书画社,并与村上联合开展了迎接十八大、迎春节、庆七一等多次笔会和书画展,为共同搞好实践基地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载体,也为丰富和活跃实践基地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我们在得知上堡子村医务室的筹建存在资金缺口时,又联系企业会员为其捐赠现金3.4万元,加快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步伐。另外,企业会员洪磊设计的科学发展实践基地纪念碑方案,被市委统战部采用,成为杨庄乡标志性建筑,也是我会会员为杨庄文化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在挂职锻炼的那段时间,我努力将建言献策与新农村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将群众的期盼转化为参政议政的成果,从而提高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我根据听取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思考、系统分析,并查阅各种数据资料,执笔完成了《农村回流劳动力的特征分析及其开发研究》的理论文章,提请省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研究,作为下步出台扶持政策的参考依据。

在建党100周年前夕,我再次来到秦岭脚下的杨庄,但见昔日静寂的乡村人气旺了许多。村民们说,自从中共西安市委统战部把我们杨庄定为“统战系统实践基地”以来,我们接触和认识了不少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的领导,他们主动来我们这里察民情,商发展,和蔼可亲,尤其是统战部把实践基地扎在杨庄,使我们的发展之门大开。听见村民们的好评,我由衷的为我能参加实践基地建设这项工作感到骄傲,今后也一定会继续关注杨庄的发展和杨庄人民的生活,在市委统战部和民建市委会的领导下,为这里的人民某更多的福利,使杨庄成为新时期我市创新统战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