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支部 冯 晟
2019年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1945年7月,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之一黄炎培先生为了推动国共双方恢复和谈,与褚辅成等六位参政员一起访问延安。他与毛泽东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谈话,内容深刻,意义重大,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史上传为佳话,直到今天仍会引发我们诸多思考。
在这次交谈中,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参观几天后有何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撅、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取辱’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是一位深谙中国历史的学者,他提出历史周期率这一概念是以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史实为依据的。毛泽东的回答则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对中国未来的政治有了创新性的思考: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听罢,连连点头说:“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回到重庆后,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延安的实情,消除对共产党的误解和疑虑,黄炎培决定在延安访问日记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一册书,题名为《延安归来》。在书中他写到:“我认为中共朋友最可贵的精神,倒是不断地要好,不断地追求进步,这种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前途希望是无限的。”
这种精神在政治上最终表现为新中国的政党协商制度。政治协商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各界代表人士就国家重要方针政策、重大事务进行的协商,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论及墨学衰灭,有很精辟的一段评论:“墨家衰亡之最大原因,似在乎环境之改变,而墨徒不能修改师说以适应之。赢氏统一封建易为郡县。诸侯尽灭,皇帝独尊。销天下兵器以为钟鐻金人。如是则尚同非攻之说无所用矣……墨家政治思想本针对晚周之历史背景而产生,其不能昌明于一统专制之天下,诚势所必至。至于思想内容之优劣,乃另一问题。”用现代思想去比附古人之说,如孟子具近代民主思想,墨家有民选制度,秦政即是法制等等,都不免仍有脱离时代强行比附之弊。为跳出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律”,国家基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国家政治层面的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形式,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庆新春时曾指出:“搞好政党协商,需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努力。因为我们是执政党,应该更加自觉地做到虚怀若谷、集思广益。我们将一如既往营造宽松民主的协商环境,鼓励不同意见交流和讨论,真正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氛围。”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维护和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整合社会力量、增进社会共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民主党派有着无可推卸的责任,也对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做一个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和强烈的履职责任感,关心和关注社会公共事务,能够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参政党代表人士?
在目前的新时代,作为参政党履职尽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有许多重大任务和举措需要合力推进,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作为高校教师群体,在观察国计民生现象、深入实际调研、传达民众心声等方面,我们都具有一定优势,能够运用自己本身的科研工作经验。譬如民建会员在做出提案议案和建议发言时,都面临着议题的选择。题目的选择,与进行科研项目攻关一样,对提升最后的结论质量应该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以民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支部为例,支部成员以环境工程学院的教师为主,在污染防治领域具有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其中金鹏康教授在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天然有机物微界面凝聚、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等领域更是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并在2015年被评为民建全国优秀会员。为响应西安市“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振兴战略,西建大民建支部的老师们随同民建陕西省和西安市委会领导走访调研了长安区太乙宫街办白家湾村、西岔村,对两个自然村的垃圾处理情况、公厕建设情况及村容村貌进行了现场勘查。同时,考察了子午街办太阳能垃圾减量化处理中心房。了解了“垃圾银行”等工作开展情况。民建支部成员就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村厕所的环境治理现状进行了研究探讨,在提交的调研报告中建议开展系统的农村环境规划、从完善项目建设监管和加强资金利用效率来合理推进环境治理、在重视污水户内分散处置的同时兼顾聚集村落的集中处治、并推建生态节水厕所使垃圾资源循环科学化等。
调查研究是参政议政的基本工作方法。没有在现场实地的考察,仅仅在案头依靠主观推测与资料拼凑的调研材料,在时效性与实践性方面都无法经受检验,也很难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采纳。高质量的调研会在纷繁的现状中直击问题要害,数据客观详实,才能由此得出切实有效的对策。西建大民建支部这些调研成果来自教师熟悉的领域,可以充分发挥特长优势,不仅能为西安市委市政府献计出力,适应了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和领导决策的需求;针对性也很强,提炼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党和政府又能做好的问题,抓住了发展与民生的需要。与进行科研项目选题研究一样,针对政府部门多作正向思维的特点,我们可对问题做一些侧向甚至逆向思考,寻找潜在的、隐藏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政府决策更加切合实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不是说一些原则性很强,正确又抽象,然而毫无用处的空话与套话。
近年来,从各级两会提案数量大幅精简来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已经转向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趋势。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成员实现理想抱负的重要渠道,在学习新中国成立及建设过程中多党合作的历史时,我们看到了民建成员深思远虑、积极参政的优良传统和积极贡献,如黄炎培先生一样,理性而不盲从,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对于新时期的民建会员、高校教师们来说,要履行自身的政治责任,还是要强化学习,多参与社会实践,多阅读思考,形成自身独有的新颖深刻的观点,将自己的调研成果和提案通过创新成果转化和积极宣传等形式,反映落实到政府决策之中。从我做起,跳出“历史周期律”,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