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戚与共 风雨70载
许会涛
70年风风雨雨岁月峥嵘,70年蒸蒸日上改天换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70年来,人民政协紧紧融入民族解放、国家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历程,聚焦推进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智慧和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同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祖国统一而一道奋斗。70年肝胆相连,休戚与共,齐心协力,同心同德,见证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同时,人民政协也实现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阐述了人民政协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人民政协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被庄严的载入宪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政协制度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通过修改宪法规定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政协事业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从组织体系、制度机制上确保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政协的贯彻落实。同时,人民政协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的同时,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自身建设。修改章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自身性质定位,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作出新规范。制定修订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规则、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指南等30多项制度,推进政协协商民主、专委会工作等基础性程序机制建设,基本形成以政协章程为基础、涵盖各项履职工作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
始终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建言献策。70年来,人民政协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紧扣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瞄准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的难点问题、重点问题、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连续10年围绕三峡工程建设,组织开展100余场座谈研讨和考察视察活动,提出一批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为党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围绕“东北三省工业转型升级问题”,组织近百名委员和专家学者深入22个地市、87家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有关意见建议被纳入党和国家决策;聚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公平、医疗体制改革、劳动就业保障、收入分配、困难群体救助、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议政,积极做好宣传政策,并常年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下基层活动;从2016年开始,连续三年以脱贫攻坚为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为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等。在聚焦党和国家中心重点难点问题的同时,70年来政协始终致力于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广泛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70年来,中国从成立之初的“一条拖拉机都造不出”、被西方世界的全面封锁到今天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国内市场和迅速增强的创新能力,从信仰缺失到今天的高度的文化自信,从民族涣散到今天56个民族空前大团结,我们国家所经历无数的坎坷与磨难,无数的疾风与暴雨,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政协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始终与国家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我作为西安市雁塔区一名政协委员,参加政协会议三年已提交提案多篇,参加了区政协组织的老旧小区改造、车让人交通规则检查等各种专项监督、提案监督等形式的监督活动,充分感受到政协工作为雁塔区实现追赶超越做出了新贡献。
如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正于发展的转型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发展赤字、和平赤字等的严峻挑战,政协将继续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继续和国家人民一起,用磨难来磨砺意志,用困难来锤炼本领,不畏风雨,砥砺前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人民政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