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精神与企业发展
崔万礼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此行我们来到坐落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的浙江大学,通过学习、考察,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浙商精神,获益良多。
有位经济学家曾经这样评价浙商:“当别人还在犹豫的时候,他们已在行动;当别人开始行动的时候,他们己有成就”。这就是浙商精神的体现,敢为天下先,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改革开放之初,浙商以“舍我其谁”、“横刀立马”、“敢为天下先”的撼人气势和超凡胆魄,走遍千山万水闯市场,吃了千辛万苦办企业,道尽千言万语拉客户,用放大镜寻商机,用望远镜找市场,用显微镜淘营销,他们不愧是中国商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哪里有浙商,哪里就有市场。人们难以想象,桐乡不出羊毛,却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余姚不产塑料,却有全国最大的塑料市场;海宁不产皮革,却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这些“无中生有”的行为正是浙商“敢为人先”思变精神的写照,他们用这种创新理念开拓出一片片新天地,取得了一项项新业绩。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浙商精神的内核。如今的浙商已深刻体悟到了产业转形升级己经成为必然的选择。如今己经完成“草根经济”向“创新经济”跃迁的浙商,纷纷整合资源,抢滩新经济领域:IT产业、现代服务业、能源产业、动漫产业、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等。从不规行矩步的浙商还敢于善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并与技术创新有机统一。“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他们以深邃的目光审视传统发展模式,立即、坚决、彻底扭转不适应、不符合创新发展的种种体制、机制、观念、思路。
在前一段时间召开的首届世界西商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浙商与西安对话”圆桌会议上进行了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演讲,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他对西安这座城市的感受,分享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政府和企业应当如何应对的思考。身为西安这座城市的一家企业,我深刻觉得西安的创业环境也在慢慢变得更好。但是,在现在这个互联网+盛行、大数据、人工智能兴起的时代,对于我们传统行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顺应互联网思维做到科学的产业升级?我想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那么,学习浙商企业的精神就很有必要。从科技创新、观念升级、制度创新以及管理创新这几个方面,都得有所切入,有所变革,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城市的发展。
马云在“浙商与西安对话”圆桌会议上的演讲中提出,“任何一个企业想持续发展,没有强劲的文化是不行的,而这个文化是不能凭空捏造出来的。阿里巴巴的整个发展过程,我们专注整个中国儒释道的发展,西方的发展它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我们这儿的经商发展是以儒释道的发展为主,而西安强大的历史文化为西安企业走遍天下形成持久可持续发展力量,肯定有巨大的东西。”而不管是从企业的制度、管理还是人文,归根结底最终都会成为我们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他并非凭空捏造,是企业在一朝一夕的打拼。发展中凝结出来的,代表了我们企业的价值观,才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我们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新常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看怎样认识和把握,认识到位、把握得好、工作得力,就能把挑战变成机遇。而新常态下,我们要学习浙商精神,顺应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利用互联网商业模式做好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抓紧市场导向和政策的变化,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企业的良性快速发展!